深圳第二官方语言之争英语,还是粤语_中原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从昔日一座小渔村成长为准国际化大都市。伴随着深圳的发展,如今在第二官方语言上起了争议,究竟是采用英语,还是使用粤语?
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今年11月初的“深圳企业家座谈会”上,有企业家建议将英语列为深圳的第二官方语言:
建议对标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语列为深圳、至少是窗口单位的第二官方语言。除此以外,还配备中英文对照的申请书、办事程序、文件,通过语言上提高要求让民众和国际接轨,从而进一步在体制上接轨,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深生活。
深圳第一语言无疑是汉语普通话,那么第二语言该不该采用英语,广东的粤语又该如何在深圳定位?
01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的是,中国具有独特的方言文化,深圳所在广东的粤语极为古老,在中国方言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春秋战国以来,中原频繁战乱,岭南一带反而相对平静,吸引了大量中原族群南迁。尤其秦统一岭南以后,从中原迁来50万人,移民带来的雅言成为粤语最早的源头。由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使得粤语中保留了较多的中古汉语成分,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
清代学者陈澧在《广州音说》中论述指出,广州方言(粤语)的特点及其源流,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语,因为“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如今的粤语,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大宋重修广韵》高度吻合。
简而言之,一千多年前的中原人,其语言很可能与粤语相近。
02
谈到这里,想必大家心有疑问:既然粤语如此重要,渊源如此流长,深圳根本不该考虑英语,而应该将粤语列为第二语言才对。
别急,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不同的是,深圳非常特别,在第二语言选择上很难用非此即彼、非英语即粤语的简单思维下结论。
1,深圳位于广东,处于粤语区,但原住民主要使用客家语。
2,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如今1300多万人来自五湖四海,多数不懂粤语或客家语。
根据《宝安县志》记载,1979年深圳刚建市之时,约有31.41万的原住民,其中客家人占了总人口的56%,意味着原居民当中有近六成都是客家人,因此深圳起初主流语言是客家语。
清朝初年,曾下令“禁海”、“迁界”,让宝安变成了荒凉之地,原住民在迁徙过程中伤亡无数,回迁人口寥寥,消灭台湾郑氏势力后,就从惠州、河源、兴梅地区迁移了大量客家人到宝安。
所谓“客家”,含有客居异乡之意,客家语与粤语形成原因差不多,都是中原民众南迁之后形成的,区别主要在于南迁的历史时期不同,而形成了两种方言。
因此,深圳选择粤语作为第二语言,好像不妥,选择客家语作为第二语言,似乎也不妥。
03
既然粤语与客家语似乎都不妥,那么英语能否成为第二语言?
我们都知道,英语如今是公认的世界性语言,深圳对标国际性大都市,需要吸引大量国际性人才,将作为沟通的桥梁,作为筑巢引凤的举措之一,以助推实现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鉴于此,如果将英语列为第二语言,笔者认为未必不可。
时移世易,没有万世之法,如今需要,可将英语列为第二语言,等将来不需要了,自然可以取消。
不过,第二语言的确定,涉及方面太多,参考粤语在海外地位的形成,或许有所助益。十九世纪,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粤语区远离北京,天高皇帝远,大量百姓远赴海外,以至粤语在海外非常流行。百余年之后,如今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新西兰的第二大语言。
以粤语在海外的经历来看,无论是被官方认定,还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第几语言,都是因为存在粤语的群众基础。换言之,说的人多了才有粤语的如今地位,说的人少了自然不会有地位。
言而总之,对深圳而言,粤语、客家语、英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究竟选择哪一个作为第二语言,还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话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