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鼻祖竟是他,翻译成英文是……
??qq、微信、微博、钉钉……线上沟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人居家隔离,朋友、情侣、同事,互联网几乎成为人们联络彼此的唯一途径。
和面对面的线下沟通一样,人们需要借助一些拟声词表达神情和态度,比如“呵呵”“嘿嘿”“嘻嘻”“哈哈”等。
最初,这些拟声词表示的只是不同的笑声。“呵呵”是慈祥低调的老人笑,“嘿嘿”往往代表得意窃笑,“嘻嘻”隐含着一丝少女的娇羞,而“哈哈”则成为豪放派的代表……
然而在网络用语中,“呵呵”与emoji表情“微笑”异军突起,渐渐成为了冷笑、轻蔑、无视的代表。在去年的一次外交部记者会上,甚至出现了“呵呵”的神翻译。
尽管“呵呵”更多地流行于网络,但关于“呵呵”的典故和翻译来源已久。今天,阿研就带你了解一下关于“呵呵”的那些事儿。
网络会话中的流行词语“呵呵”想来大家都不陌生。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更是助推了“呵呵”的知名度。目前,该文在中国知网已下载30,100次,被引17次(2023年5月27日检索)。李倩把“呵呵”的功能总结为:轻微的赞同,更多时候是礼貌的反对,模糊的不置可否,避免尴尬的虚假应和,转移话题的狡黠伎俩。(李倩:《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商务印书馆,2015,p148)
“呵呵”虽然兴起于网络,实则古已有之。对“呵呵”的源起,钱锺书、陈寅恪使用“呵呵”的典故(更时新的说法叫“段子”)以及“呵呵”的翻译作一番梳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
“呵呵”的集大成者首推苏东坡。看来林语堂给苏轼所列的19个头衔,应再加上“段子手”一项。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全集校注》中,《与李公择十七首》《与钱穆父二十八首》《与文与可三首》《与王定国四十一首》《与赵德麟十七首》等45篇文章都写有“呵呵”。苏东坡曾给因“河东狮吼”出名的好友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意思是只要晚上睡得舒爽,写词只是小意思。中国苏轼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清泉感叹说:“‘呵呵’一词大多出自苏轼与友人的书信,和朋友聊天常常‘呵呵’一笑,其含义和现在差不多。他的‘呵呵’笑声,穿越千年时空,如今似乎仍然余音袅袅。”(杨帆:《“呵呵”竟是苏东坡损朋友时发明的,写信常用》,网络文献)
《苏轼全集校注》
那么,“呵呵”的创造者是不是就是苏轼呢?霍忠义一路考证,探寻“呵呵”的出处。他先是找到了比苏轼早生201年的韦庄,又发现了比韦庄早生145年的唐代的寒山和尚,随后追溯到比寒山出生早43年成书的《晋书》。最后,他感慨道:“如此看来,呵呵体的鼻祖就是《晋书》的编撰者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了,呵呵!”(霍忠义:《“呵呵”探源》《光明日报》,2023年7月27日,16版)
到了近代,“呵呵”则又出现在钱锺书和陈寅恪两位文史大家的笔下。1989年1月15日,钱锺书在给好友宋淇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多年后,宋以朗在整理父亲宋淇的书信时,有感而发:
钱锺书
“呵呵”二字是钱锺书的自我解嘲和调侃,同时也道出了钱氏与宋淇之间私交甚笃。无独有偶,“呵呵”在史学大家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中也频频现身。
据陈寅恪考证,为柳如是制作弓鞋者为濮仲谦,濮为柳如是制鞋时年龄已过六十。对于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号牧斋,夫人为柳如是,又称河东君)“晚向莲花结净因”一句中的“莲花”,陈寅恪认为可作双关解读:
陈寅恪还在第五章述及钱谦益薙发(即剃发)降清时说:
陆灏指出,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刻板的老学究,而在其史学著作中,居然出
现“呵呵”二字,可见他也不乏俏皮风趣。(陆灏:《听水读钞》,海豚出版社,2014,p75)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其实,一些网络潮语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踪影。略带嘲讽戏谑意味的“湿人”(“诗人”的谐音)近来在网络语言中频频现身。李家真指出,拿“湿”和“诗”的谐音来揶揄诗人,并非今人的发明。晚唐诗人许浑就因诗中频频使用“水”字而“湿”名大噪。(李家真:《最美的“湿”意靠雨水带来》《晶报》,2023年3月4日,b06版)
据南宋佚名作者的《桐江诗话》所载,晚唐诗人许浑写出了许多佳句,“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许浑写“湿”写成了后人的话柄,但他写的“湿”往往称得上精彩之笔,比如已经湿了的“水声东去市朝变”,以及将湿未湿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关于“呵呵”的翻译,英文的“it’s interesting”,可谓铢两悉称。冯乾对此作了解释:
“interesting”和“nonsense”画上等号,与上文提到呵呵表示“礼貌的反对”相吻合,同时也将“呵呵”所传达的“不置可否”和“虚假应和”的潜台词传神地表达出来,用来翻译“呵呵”,可谓再恰当不过。
冯文中关于“i love you”的文艺腔译法,读来也十分有趣。夏目漱石、张爱玲、钱锺书和杨绛等文学大家一一登场,与本文“典故”的题旨相近,转录于此,以飨读者:
一句“i love you”(李连杰饰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戏称为“爱老虎油”)竟然衍生出了这么多的轶事趣闻,呵呵。
图源:gb.cri.cn
以上内容节选自《英语学习》第10期。更多精彩,尽在ell!
图文:英语学习杂志?|?编辑:圆月亮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