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按照你说的孩子两岁半开始启蒙算起,你宝宝也就启蒙了半年多的时间吧!实际上刚开始启蒙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孩子学到了多少英语,因为刚开始启蒙的孩子主要是听力输入阶段,语言都会有一个沉默期的,短的半年长的有一年之久。我儿子刚开始启蒙的时候也主要是听儿歌,看动画,最初的半年里,他只是跟着听听,动动手动动脚,其实也不怎么张口说英语的,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能因为这个而否定自己启蒙的效果。英语的启蒙始终要遵循“听说读写”这个顺序的,我给我儿子制定的计划是前两年主要练听说,继续大量的听儿歌,看动画,添加初级读物,但是读物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大他的听说,争取两年至少积攒1000听力词汇后再向自主阅读出发。
[少儿资源]幼儿英语启蒙绘本集 适合2~5岁零基础幼儿使用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5074-1-1.html
3岁启蒙英文绘本我目前给孩子买过的英文绘本分别有《My Mum》《My Dad》《Im a Bunny》《Spot》系列、兰登分级阅读I等40余本英文绘本。
一、3岁启蒙英文绘本带中文
3岁启蒙英文绘本带中文,首先,先来回答一下,绘本和分级读物的区别。“绘本”,英语叫做picture book 通常都是硬壳书,图画都比较精美,语言也很讲究,有的押韵,有的用排比,如同中文的诗歌一样,非常具有欣赏性。此类的书在国外适合3到6岁的孩子来使用,它的功能主要是亲子阅读,就是说父母来读给孩子听的,绘本大多数都是单行本,每本之间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有些绘本里还会出现一些生僻词,所以它的难易程度不容易判断。“分级读物”英语叫graded readerleveled reader 它适用于国外5至7岁的孩子这种读物的目的主要是孩子上学以后能认字独立阅读。分级读物就像教材,难度逐级上升,非常具有学习性。家长在选书的时候,省了不少费心挑选的力气,读起来也能一级一级的进阶,但是分级读物的趣味性不是很强,这一点没有绘本吸引人。综合而言,在启蒙的时候,单用一种阅读材料是不行的,应该多管齐下才行。
二、3岁启蒙英文绘本故事
3岁启蒙英文绘本故事,英国Barefoot Books童书社,出版的《语感启蒙:经典英文儿歌图画书》,非常不错,可以听,然后跟唱,还有配套的图书和儿歌动画片可以看。一举多得。
三、3岁英语启蒙绘本
3岁英语启蒙绘本,在上面“三步走”的基础上,结合我的经验和这几年对大家启蒙学习过程的调查,我给大家梳理出了通用英语启蒙规划:以3岁开始启蒙为例,启蒙学习时间段上下不超过2年。
四、适合三岁宝宝的英语绘本
适合三岁宝宝的英语绘本,有的读物,一句英文,一副图,图文对应很好,不用翻译孩子也明白。如果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名词可以指实物,或者图片,动作就用动作来示范,有些形容词,完全用表情,就可以传达给孩子。
五、0-3岁英文绘本推荐
0-3岁英文绘本推荐,我推荐三岁开始英语启蒙,这个时候,孩子的母语听说已经流利了,认知上,也做好了准备。这个时候,引入英语启蒙,比较合适,家长陪伴起来,也比较省心。
六、3岁幼儿绘本
3岁幼儿绘本,我很鼓励36岁的孩子寓学习于娱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学龄前期,本来就爱玩,除了单纯利用书本来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下几种简单有趣的方法,也很适合做孩子的英语启蒙:
有了上面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实战阶段了。除了找好资源,剩下的就是坚持了。我从听、说、读、看,这四个方面出发,说说启蒙初期具体怎么做,快速上手。
美国万用亲子英文:35天的课程内容,差不多把常用的吃喝拉撒都涵盖了,大家可以学起来,用起来,会看到很好的效果。晓华和Emma录制的日常对话: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
3岁启蒙英文绘本第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给我儿子的亲子阅读材料有三部分:网课教材绘本经典原版绘本(语言简单的)分级读物(海尼曼gkraz aa而且我们现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主要是我读给他听,有的时候他也会和我一起跟读,读的过程当中我会问他一些问题,增加口语的交流,读完之后,他感兴趣的内容会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手工活动。对于他已经读过的读物,有的时候我会通过手机app的形式给他再放音频,高兴的时候他自己也会用app来录音。刚开始的时候一次也就读一本,现在,兴致来了一下子能读十几本,甚至20几本。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孩子一次读几本,你要记得一定要找时间,多重复,只要重复的遍数够多,孩子自然能够输出。今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儿子和我说爷爷的手机上有“会说话的汤姆猫”,接着自己就说起了英语“Tom can run Tom can play” 这几句就是海尼曼gk里的原句,其实Tom这本书我也就领着他看了四五遍吧,剩下的遍数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用app放的录音。所以,多重复,切记切记。
[少儿资源]幼儿英语启蒙绘本集 适合2~5岁零基础幼儿使用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50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