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走遍美国全套讲解版零基础英语入门学实...来自网红八卦大事...
??从二升三转到公立学校已经一年了,老大算是完成了比较平稳的学制过渡,现在已经相对适应公立学校的标准和要求,而且有“渐入佳境”的趋势。?
?
期末考试成绩现在没有出分,但孩子自己能算出来,他最薄弱的语文扣了10分,其他都还好,毕竟数学和英语一直是他的优势学科,语文前两年在国际学校的体制相当于没学。这个成绩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他也都顺利拿到了a的评级。
?
这一年他大大小小获得了很多奖,但最重要的是他在公立学校的学习氛围里,找到了新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这是我挺惊喜的。
?
比如他被选入区合唱队、校管乐团,还代表学校组队去打机器人比赛,参加即将开始的广州科创大赛,带着弟弟去准备编程国赛等等,这些在国际学校比较少遇到的经历,也让他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很不一样。?
?
所以他现在才会出现这样子的现象:在备考英语的cae考试没错,但是看的书却是物理、数学、化学和科学方面的大厚本,似乎涌现了新的学习动力,
?
?
学英语那么多年,到底是为什么呢?
?
还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英语作为桥梁,找到更多最新知识的广阔天地,最后还不是为了自我的提升,更大的成长。
?
我挺欣慰孩子这个成长状态,所以现在看着一升二的弟弟,我会更想从过来人身份跟大家提前分享几个要点,如果在孩子幼儿园启蒙、幼小衔接过渡、小学低年级时好好重视的话,一定会给到你很大的回报和惊喜。?
?
?
要点一:一定要好好重视基本功
?
很多人都很好奇基本功,但实际上还没弄明白什么是基本功。基本功是指孩子校内考试考100分,或者某一次数学竞赛拿a或者一等奖吗?
?
其实都不是,基本功是对孩子思维能力的整体观察和概括,就是从父母辅导学习角度,你要时刻判断孩子的知识体系是否全面,以及孩子的思维逻辑是否全面,能否契合这个学科该有的发展空间。?
?
比如数学思维,其实就是孩子分析、探索、洞察和了解的过程,孩子需要养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并且举一反三的思考习惯,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早期启蒙的时候,有意识让孩子夯实这样子的基本功。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现在的新时代,说的一定不是笨功夫、死功夫,而是内功,是心法。
?
每个学科的思维要求都不一样,这也造就了学科丰富多彩的本质。
?
比如科学思维,小学阶段虽然科学从一年级开始学,但没有纳入主科地位,我觉得未来一定是大趋势,因为现在三年级科学是要考试的,而科学领域所涉猎的思维能力,其实是需要孩子不断领悟才能积累出来的。(绝对不是背一个一个科学知识点)
?
像我这段时间应同学们的需求,都在帮三到六年级的孩子,组织理科预备班了,顾名思义就是物理、化学、生物通过pbl的模式 ,让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可以深入系统地了解这个科学领域的魅力。
?
?
这种浸泡,相当重要,但一定要早而且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环境,因为思维能力也是需要不断领悟的,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本就不容易。
?
当然弟弟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让他泡在科学海洋里,也是为了打开他的科学思维能力。?
?
包括语文也是,像哥哥为什么直接从国际学校全英文环境,跳到公立学校,两个学期期末考试还是都拿a,这里也归于基本功。他也经历过至暗的挫败期(去年9月),但好在比较早找到了体系化的学习方法(去年10月),之后的提升就节节高了。?
?
所以一定要从学科底层逻辑来看学科的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想当然。
?
前两天我们在社群里聊英语水平测评,就发现很多孩子,双减后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结果花了几万块,测评时还是零基础。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学的都是皮毛而不是基本功,但雾里看花,很多时候不是真的说明白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
?
?
要点二:好的习惯和心态是关键
?
我这次在帮大家组织剑桥原版的线上课堂,就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很多家长会很懵,一直问我几个问题:
“是ai课还是直播课?”“一堂课多长时间?”“有没有停顿的,让孩子回答了问题才到下一道题?”……
?
我们好像习惯了国内的在线课堂的模式,觉得课堂就是换了一个上课地址,但是孩子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监督下,一步一步学习的。
?
没错,这是我们中国的线上课堂模式。
?
可是国外,如果你一接触国外的线上课堂,你会发现,这些引导和规范,根本是不存在的。所有的课堂设计就跟自助餐一样,全部放在那里,要怎么吃、怎么组合、设定多少时间,孩子到底参与还是不参与,全看个人喜好。
?
这才是国外真正对home school(在家上学)的定义。
?
剑桥出版社研发的线上课堂,出版社只负责如何把体系和知识做好,还有给到家庭足够多的资源支持,但是仅此而已,学习习惯、心态和规划的培养,全部都是家长和孩子自己的事情。?
?
所以也有家长在踌躇:那怎么办,孩子那么磨蹭,是不是搞不定了?
?
可越这么想,你们会发现,孩子就越是搞不定,因为你已经给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加入了很多“枷锁”:
?
没有人陪孩子就不行没有人管孩子就不行孩子自己是没有规划学习的能力的孩子自己是没办法自学的
?
但恰恰相反,我在陪两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最相信的一点,就是孩子能做到。我写过很多文章的,最开始孩子的专注力可能只是从3分钟开始,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做、坚持孵化,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从3分钟到5分钟,再到10分钟,再到20分钟、30分钟,乃至更久。(可以搜历史文章的“专注力”)
?
?
无论是学钢琴、英语、做作业、数学、看一本书等等,都符合这个科学发展规律。?
?
没有任何学习习惯和心态是能一步登天,想孩子有就有的,并且一做就能做到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但如果我们父母自己总给孩子很多枷锁,那就永远都等不到孩子自学能力提升的那些时刻。
?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家里,学习一直有一个“半小时周期”,我们会以半小时作为学习的标准线,观察孩子半小时学习的效率和速度,然后根据这个节奏来或快、或慢地调整学习节奏,然后周期性复盘,这样子就基本上能一步一步提高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了。
?
写过很多文章,比如这篇:孩子的日程安排,从规划到实现,那可是火星到地球的距离呢!
?
我的文章,你若认真看了就会发现,我能分享给大家的,都是过来人绝不故弄玄虚的肺腑之言。
?
要点三:学习规划要早点定
?
现在孩子都很忙,兴趣爱好都很多,坦白说我对着老大四年级的学习安排我都发愁。
?
三年级分水岭其实是存在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早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习惯和心态不够稳定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就会逐渐跟不上学习进度。a掉到a-,b掉到b-,c掉到c-,这个趋势越往上越明显。
?
因为公立学校的教学体系速度是很快的,一课接着一课讲,分分钟一晃眼,孩子已经落下很多知识点要追要赶。但公立体系的学习已经不算难了,如果还出现这些自身的学习弱点,就会越学越吃力,差距就是这样拉出来的。
?
而对于很多体制内学习的孩子,四五年级基本上是要“出成绩”的阶段,这两年的成绩和证书
分数含金量都要高,所以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孩子,一方面要出成绩,一方面要补短板,就会学得很吃力。这些都是三年级分水岭的一个典型表现。
?
看到哥哥都面临着四年级的很多新挑战,我看着一升二的弟弟,也会更加留意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习规划。?
?
这里讲的是整体规划。比如孩子擅长什么学科、喜欢什么领域,弱点在哪里,特质是怎么样,我们都要提前了解,并且让孩子也提前明白,这样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时,我们就能有得放矢去帮助孩子做更多的整体和专项的学习计划了。?
?
这块要展开的还有很多,我晚点再说。?
?
总而言之,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渐入佳境。在中国的大体制内学习里,的确是需要全家人的合力,这里早期父母占30%、老师占30%,最大的变量是孩子的40%学习动力能否拥有,以及孩子能否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把学习动力变成这样子的比例:
?
父母10%,老师10%,孩子拥有80%的学习成长值。
?
那就是真正的,从“他驱”到“自驱”。
有了自驱力的孩子,自然会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
一开始走稳,是为了后面滔滔不绝。?
?
这便是我们学习的真谛。
?
我家老大即将四年级了,成绩不错,基础扎实,很热爱学习,所以他也得到了很多机会,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但不管怎么样,有选择,比没有选择是好的。
?
如果选择了国内的体制教学,就不要轻易让孩子三年级的时候被开盲盒,大部分家长真到了这个时刻,在浪潮面前都会焦虑的。
?
我们能帮上孩子的地方本身也不多,但保护着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从小学会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做好整体的学习规划,终究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无论校内成绩如何,人生不也是一场长跑,孩子也同样需要这些能力,不是吗?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每一个少年,都能迎来属于他们的美好,世界因为他们而璀璨,学习也因为他们而广阔!
?
?
?互勉,yours,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