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童年时光里,多给孩子一些随心随性吧,纯粹的孩子,才能长成更优秀的大人。
“慢点,哎对,不要那么快,慢儿慢儿地,轻轻抬离合,很好,不要太快,控制速度啊……”
谁也想不到,如此专业的练车指导,竟来自于一段妈妈教9岁儿子开车的视频。
辽宁本溪的一位妈妈,发现孩子有开玩具车的天赋,竟萌生了让孩子早点学车,早打基础的想法。
视频中,孩子的小脑袋刚刚高过方向盘,坐在驾驶室的他,战战兢兢地紧握方向盘,还不时低头看脚下。
这一幕,看得我心惊胆战,在成人都不是很容易操控的机动车面前,孩子的力量显得何其渺小,应变能力也不足以应对任何意外,而妈妈却对此视若无睹。
接受交警调查时,妈妈说:“孩子长大后早晚得开车,现在很多人考下驾照就上路,多少出事故的,让孩子提前接触一下车也不是坏事”。如果交警不找到这位妈妈,她还计划放假后继续让孩子练车呢……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可只因害怕孩子将来开不好车,就让心理、生理均未成熟的孩子以身试险,这样的妈妈,是以“计”之名,害孩子。
邻居家的二胎宝宝,刚刚9个月,就穿上橡胶底的小鞋子,被大人架着,在小区广场,来来回回练迈步。
很多邻居都劝宝妈说:太早走路对宝宝的腿部发育不好。可宝妈却抛出自己的忧虑:“我家大宝就是一岁半才学会走路,太晚了,所以想让二宝早点练啊。”
父母之爱,绵长无私,却又盲目忧患。为了遥远未知的将来,不顾孩子此刻的健康安危,这样的爱,伴随着压力和焦虑,着急而沉重。
“为你好”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控制
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里,少年维达斯从小就展现出非常敏锐的听觉天赋。他最喜欢的就是在角落里,静静地读百科全书。
而维达斯的母亲,那个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职场妈妈,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却永远把丈夫和儿子放在第一位。她对丈夫的工作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更热衷于挖掘儿子维达斯各方面的天赋。
维达斯稍稍在钢琴弹奏方面展现天赋时,维达斯的妈妈立刻辞去工作,想要帮助他“发展天赋”。
妈妈控制他的练琴时间,做事的同时偷偷观察他是否在全情投入地练琴。母亲的精心设计,让维达斯对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越发不适。小小少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爷爷的工作室里。
后来,因为反感妈妈的把控,维达斯竟然戴上一对木制的翅膀,从楼上的阳台一跃而下,假装自己的天赋消失了……
妈妈全情付出,牺牲无度,不但没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反而把 “为你好”演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招致的,是孩子无尽的反感和叛逆。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成人有帮助、辅佐孩子找到自己兴趣、发掘自己能量的责任,但,凡事讲究度,过度忧虑,过多的压力,只会破坏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
小树从不用大树督促去成长,小鸟也天生懂得觅食果腹,一个健康的孩子,从来就懂得利用生命的馈赠,去充实、完善自己。
父母放轻松,育儿才轻松,才能更好发掘孩子的天赋和灵性。
孩子晚一点,没关系
抱着“提前学,提前积累”的父母,都把孩子的人生,想象成了一场竞赛,仿佛没有分秒必争的动作,孩子就难以有所成就。
可每个孩子的“大器晚成”里,都有着厚积薄发的积累。
央视一姐董卿,连续十三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八年被评为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
而离开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后,董卿又在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大放异彩。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对提到的诗词都是信手拈来,运用灵活贴切;在《朗读者》中,董卿三次下跪采访老翻译家……董
卿的智慧、才华以及超高情商,表现在她主持的每个细节里。
很多人说,董卿的美,美在文化积累、美在文学沉淀、美在格局、美在气度。
可遍翻董卿童年的经历,她小时候虽然喜爱文艺,主持天赋却并不突出,也从未提前学过主持类的课外班。反而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背诗背古文,从小做家务,假期勤工俭学,养成习惯,锤炼意志。
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场竞赛。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从来不是知识技能的叠加。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告诉我们: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人为训练,只会损害孩子信心。
对于孩子而言,幼年时期,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信、学会坚持,具备追求目标的勇气和毅力。知识技能的积累,贵不在多,在于积累的过程中,孩子学到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磨炼了怎样对待生活的态度。
毕淑敏曾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也是很慢的。”
四季更替里,反时节的东西,说不上是早熟还是晚熟,而人生长河中,顺应时节的生命,反而散发茁壮之美。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应懂得:孩子要活的是完整的一生,晚一点,没关系的。
最好的时光里,让孩子安心做个孩子
同事的孩子刚刚上四年级,但是班里很多孩子,已经没有了寒暑假。
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各科先修班倒是人满为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拼了命地压榨孩子的课余时间。
可悲的是,到四年级下学期,同事孩子班里竟有两个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状。
比较严重的那个男孩,从小有些早慧,被妈妈逼着安排掉所有时间,一路领先,最终抗不住了。现在,对于这个男孩,老师不敢多管,家长不敢多说;他每天想几点到校就几点到校;随堂作业可以不做,晚自习可以随意;成绩也成了风中飘摇的风筝,忽上忽下……
而男孩,课间最常做的,就是找低年级的同学们,一起疯跑,疯玩,仿佛要把原来丢掉的自由时光全部找回来。
听同事讲述这个男孩时,我心疼得差点落泪。
何其可怜,又何其可悲!在相应的年纪,没有做相应的事,没有玩过的游戏可以重新玩,可被亏欠的童年时光,却再也找不回来。
弗洛伊德说:“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童年里,本可以安心试错,本可以以各种方式探索这个世界,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个孩子。
可那些着急的父母,却常常打着为孩子精心设计人生的旗号,将童年里的“本可以”剥夺掉。
台湾著名音乐人许常德曾在写过一本书《“母爱”真可怕》,解释书名由来时,他说:“妈妈的压力很大时,妈妈本身就变得可怕,其次,如果孩子在这样可怕的妈妈的压力下,日子也会过得很可怕,母子之间也会互相伤害。”
人生没有那么着急,育儿也没有那么狰狞和焦虑。最好的童年时光里,多给孩子一些随心随性吧,纯粹的孩子,才能长成更优秀的大人。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吧,你能看到:地上游戏的蚂蚁、散落的石块、和孩子同身高的花草。那个五彩的童真世界,还需要你用一颗从容的育儿心,去呵护,去珍爱。
点击此处文本,获得价值298元免费外教体验课和海量英语资料。
试听课地址:阿卡索英语学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