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银河补习班》的热播,瞬间刷新了我的教育观。
剧中讲述了小男孩马飞从差生到宇航员的逆袭之路。
从小,马飞被老师惯以各种头衔:“缺根弦”“洗不成钻石的煤”,在学校遭到老师的冷眼,校外被同伴欺负,甚至妈妈也认为他是个差生,无法挽救。
然而,这一切终止于爸爸马皓文出狱后。
出狱后的爸爸遭到马飞的排斥,他觉得爸爸让自己丢人,不想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的行动却改变了马飞的一生。
就在马飞被劝退的时,爸爸给主任立下了军令状“如果马飞考不到年级前十,就自动退学”。
这种行为不仅招来师生的嘲笑,包括马飞自己也觉得没有可能。
可是,在爸爸看来,马飞是最聪明的孩子,他鼓励马飞要学会思考,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生活的挫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只要你不害怕,谁都阻挡不住你前进的脚步”,在爸爸眼里马飞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并被不被老师看好:
他允许孩子不写作业,带着孩子去感受自然,让孩子逃课去看航天展,并爬到高空给马飞展示U型管的原理。
在爸爸正能量的引导,马飞一次次突破了自己,在洪水来临前实现了自救,在航天机即将爆炸时及时抢修,他成为了国人和爸爸眼中的骄傲。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是马飞的原型,他们可能是成年眼中的“差生”,但是我想说,只要给他们一个马皓文这样的爸爸,他们早晚都是未来的明星。
其实Jr妈妈认为,孩子的潜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有不一样的父母。
每个成功的孩子都离不来父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父母做对了,孩子才能赢得未来。
尊重孩子的兴趣,助力孩子的梦想
影片中,爸爸说:
“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没有梦想,永远射不好箭。”
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他和儿子一起制作飞机模型,甚至带着儿子逃课去看航天展。
在爸爸的支持下,儿子如愿以偿,长大后顺利成了宇航员。
不难发现,成功的孩子大多都有自己的梦想,而缺失梦想的孩子生活也如一潭死水般寂静,很难掀起命运的波澜。
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他饰演的角色“风趣幽默、活泼可爱”,获得了世界级好评。
可是,他小时的“小丑”之路,并不顺利,街坊邻居认为他是哗众取宠。
“我的今天是妈妈‘骗’来的,她用一个月的工资去给我雇了几个观众,那是第一次有陌生人为我鼓掌。”
妈妈没有因为别人的质疑,打破孩子的梦想,而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卓别林的梦想之路燃起来一束光。
毕淑敏说:
“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梦想是一个孩子驾驭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它能让孩子准确地去感受自己的心声,去发展自身的能力,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生因为梦想而异彩纷呈,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孩子认准的道路,我们何不放手让他去博一下,因为人生的方向不止是通往罗马的大道,更过的是“山穷水复”“柳暗花明”后的惊喜。
“梦想”也是孩子的铠甲,有了它,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不给孩子贴标签
与爸爸截然不同形象的是马飞的妈妈,面对孩子的不争气,她口不择言,给马飞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在她的嘲讽和批评下,马飞越来越消极。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赞鼓励,能使白痴变成天才,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变成白痴”。
此话在儿童身上尤其明显。
小时,夏季我总是被妈妈叫到田里去除草,心不甘情不愿的我蹲在田头对着一个蚂蚁窝发呆。
姜还是老的辣,看着迟迟不动的我,妈妈竟然对我一顿猛夸:
天热,还能陪着我来除草,真是心疼妈妈;
哎呦,你都锄的这么快,很快就超过我了。
如此之类云云,像给我灌了迷魂汤,我鬼使神差地顶着烈日,硬生生地锄了一上午。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答:被父母鼓励是一种什么感觉?
“妈妈每次说我勤劳,我就莫名地承担了整个家庭的保洁”
“爸爸每次说倒数第一也不错,我就很内疚,有种想考倒数第二的冲动”
“夸赞就是个鬼,让我给妈妈端茶又倒水”
从网友诙谐俏皮的话语可见,鼓励是一种神奇力量,夸赞是一种久经不衰的“套路”,它可以让孩子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是点燃孩子潜力的导火线。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标签”效应,说的就是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就会自我暗示,使自己的行为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优缺点,不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不要针对孩子的劣势,贴上各种负面标签。
对待孩子,我们应给予足够的耐心,慢慢去鼓励和引导孩子成长。
鼓励孩子走出书本,真正爱上学习
俗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书本,更过的是来自生活和实践。
面对马飞作文的难题,爸爸选择带着儿子去体验自然气息,他告诉马飞:“最动人的作文就是真实。”
生活就是一门百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走出书本,真正融入生活。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在幼儿园时,画了一条粉的的河流,被老师批评了。
尹建莉特别心痛,她觉得老师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为了给女儿证明“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她找了各种颜色的盆,把水倒进去,圆圆看着不同颜色的水,恍然大悟。
尹建莉说:“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谁规定它只能是蓝色,不可以是粉色”。
孩子的知识不能被书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应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创造接触自然和生活的机会,这样获得来的知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彼得兔》的创作者毕翠克丝·波特,就是一个走进自然的受益者。
小时,她的画总是没有灵气,为此她很苦恼。此后,父亲就带着她去农场挤牛奶,喂兔子,学鸡叫。
对动物的习惯有了了解后,波特的创造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席慕蓉说: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有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
一张画画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但是如果孩子人生被限制了“底色”,他的一生或许永远不会有“彩色”。
不做情绪化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
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情绪失控的妈妈+缺席的爸爸=失败的孩子”。
父母的好情绪,就是孩子的好风水。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就塑造了一个情绪平和的爸爸克里斯。
他努力工作,可是还是改变不了家庭的窘境,最后妻子离家出走,房东把他的行李给扔出来,他带着儿子投靠好友,却被拒绝,他进过监狱,住过厕所……
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激怒”这个男人,他会陪着儿子打篮球,耐心地给儿子洗澡,还会和儿子探讨兴趣和爱好。
在爸爸乐观平和的情绪下,儿子的生活过的非常充实,甚至学会了苦中作乐,即使在厕所睡一晚上,也可以当做“丛林冒险”。
正是因为克里斯不骄不躁,一直朝着梦想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更重要的是孩子从爸爸身上学会了平和,学会了吃苦,这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说:
“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你对事物的反映决定的。”
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我们总因为一些事情而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态势。
情绪化的父母,势必会养出情绪化的孩子。
学会管理好情绪,是父母的必修课,也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保障。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朵花,虽然花期不同,但终究都会开放。
我们做父母的只需静静等待,支持孩子每一次经验的积累,并时而放权给他们,作为回报,孩子将会给我们展示,他们活的有多精彩。
拥有这种品质,才能拥有开启理想生活的钥匙。
点击此处文本,获得价值298元免费外教体验课和海量英语资料。
试听课地址:阿卡索英语学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