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年不成人”的巨婴背后,都有一对从不肯撒手的父母。
最近,看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高速交警巡逻时,发现了一辆违停轿车,司机正爬在方向盘上睡觉。
无论怎么拍打车窗,他都不为所动。无奈之下,交警只好晃动车身,摇醒了司机。
车门一打开,一股酒味扑鼻而来。接下来的对话,让人哭笑不得。
“喝酒了?”
“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就是一孩子,求求您了。”
看着眼前这么大一孩子,交警完全惊呆了!
原来,醉驾的司机91年出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年“孩子”。
这让93年的交警陷入了沉思:如果他是个孩子,那我是什么?
一个28岁的“孩子”,一个26的“大人”,同样是成年人,为何他们的自我定位,反差如此之大?
成年不成人,或许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
这些长不大的成人,空有一副大人皮囊,却怀揣一颗孩童之心,用天真可笑的借口,逃避承担责任。
儿童教育家张振鹏说: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理性,要做“敢于放手”的父母。
我特别赞同!
每一个“成年不成人”的巨婴背后,都有一对从不曾撒手的父母。
孩子长不大,皆因父母不放手
前不久,也有一个31岁的“孩子”爆红网络。
该男子因使用假驾照被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男子的父母知道后,跑过来质问:“他才31岁,还是个孩子,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其实,即使孩子再大,在父母眼中,也依旧是个孩子。可是,父母可以容忍孩子犯错,却不能纵容孩子违法。
孩子终究要长大,要离开我们的庇护,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只有父母懂放手,知进退,才能让孩子如我们期盼的那样长大。
弗洛伊德曾说过:“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而父母错误的溺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看过一部短片《巨婴》,7分多钟的视频,台词仅有一个字——妈。
影片中,已经成年的儿子起床后,喊一声“妈”,妈妈就赶紧跑过来,帮儿子穿衣服;
肚子饿了,喊一声“妈”,妈妈便端来了饭菜,喂儿子吃饭;
......
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无论想要什么,小手指一指,叫一声妈妈,就能得到满足。
长大成年后,他依旧维持着小时候的习惯,终究没有长大成人。
看着暴怒不已的儿子,妈妈忍不住心软,她掏出自己血淋淋的肾脏递给了儿子。
儿子兴高采烈地把玩着手里的玩具,旁边的妈妈却倒在血泊中。
当儿子再一次呼喊妈妈时,再也没有人回答了。
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掏空一切,也没能养育好孩子。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不懂放手的父母,将会培养出一个超级巨婴。
他们替孩子走过的每一步路,也终将变成害孩子跌倒的坑。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96级台阶,368米,数千次敲打路面,15分钟的路程······
对盲童高雅来说,每天最骄傲的事情,就是穿过这些障碍,独自去上学。
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潮,大大小小的挑战,危险无处不在,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
可高雅的妈妈,宁可跟在孩子身后当一个隐形人,依然坚持让女儿自己一个人走。
“我总有一天会离开,所以才狠心让她独立学走路”。
这样坚强又柔软的爱,是一个母亲背后的深情。
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的港湾,踏入自己的人生,勇于放手,才是父母爱的最佳体现。
近日,伊能静写给儿子的一段话,让我为她的教育方式点赞。
儿子离家住校,她心中百般不舍,却又洒脱放手。
她说:
我特别爱你,但庆幸你并不依赖父母,而是自己去探索。
你要独立,要靠自己活出人生的闪亮。
当你离开,我会把万般无奈化成无限祝福。
父母最好的爱,莫过于,当孩子转身离开,我们笑着挥手告别,当孩子想要回来,我们笑着迎接。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母爱最成熟之处就在于,让孩子自己走向属于他的人生之路。
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手放开,是目送孩子的渐行渐远,一别两宽,不与捆绑,全然祝福。
父母这样做,孩子更独立
“
戴尔·卡耐基说:“为了成功地活着,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培养孩子独立,父母不妨这样做: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近来,四岁多的女儿热衷自己搭配衣服,我选的衣服统统不穿。
我忍不住跟爸爸抱怨,爸爸却说:“小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挺好的,你别怕她搭配的不好看,随她吧!”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如果放手让他们选择,难免犯错。
其实,犯错才是让孩子成长的绝佳机会。
德国有句俗语: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不曾犯过错的孩子,也不会明白什么是正确。
所以,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在与安全底线不冲突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主。
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
微博上有个视频,一男孩在书店里学英语,朗读声音特别大,店员忍不住提醒。他却破口大骂,扬言要打人。
站在他旁边的家长,没有任何指责孩子的意思,反倒一直强调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孩子犯了错,常常会被“护犊子”的家长以“他还小”为由搪塞过去,殊不知,他们敷衍的,恰恰是孩子的人生。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父母也一样,成才先成人,是一个父母最好的觉知。
袒护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将孩子变成了一个没有担当的人。
不做包办的父母
胡可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的育儿理念:
“你做的越多,他越习惯依赖,如果小孩子从小就被保护和照顾的很好,长大后就很难幸福。”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曾告诫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父母替孩子做的越多,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就自认为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不做那个事事贴心的父母,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迪·莫格尔说:当父母倾尽全力不让孩子体验到不适时,他们长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常的挫折。
父母最深情的爱,不是捧在手心里的呵护,而是忍痛推开,让孩子独立奔跑,去往更广阔的世界。
你走,我断然不送。你来,我温暖相拥。
点击此处文本,获得价值298元免费外教体验课和海量英语资料。
试听课
地址:阿卡索英语学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