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本中文绘本
中文绘本1050本
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
在亚洲,绘本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而在中国大陆,绘本仅为起始阶段或称之为复兴。
人类的所有文明都具有图画叙事的传统,文字也起源于图画,中华民族也一样。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都存有我们祖先留下的图画:如岩画、陶器绘制、壁画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用图画叙述事件的记录。夏商周青铜器上的图画、秦汉时代的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壁画、五代两宋的卷轴画、明清的戏曲、小说木版插画,总体而言,这些插图,虽具有了初步的说故事的能力,却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它们全都不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它们并不是“为儿童”的作品。而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是要到五四运动以后,才能被发现。[1]
发展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区别
有人用“绘本”这种称呼来区分一部分图画书,它们多是由独立的绘画作者专门绘制、带有明显个人风格、以画面本身为主的图画书。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一些以图为主的卡通类幼儿图书与图画书也不同。这些图书绘制精美,画面是活动的卡通片的固化,形式上失去活动的魅力,画面情节已被“肢解”难以表达原著内容,书中的图画只是引起对卡通情节回忆的符号。”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用一整版表现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
绘本作品
共9张
刺猬的抱抱套装书
《一闪一闪小星星》[2]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如果我是一只猫》[3]
《If I Were A Cat》
《甜心英语》
《我爸爸》
《我妈妈》
《大卫,不可以》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猜猜我有多爱你》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4]
《我的小世界趣味洞洞书》
《隐藏的世界系列套装》
《刺猬的抱抱套装书》
《一个大空洞》
《露娜的鱼》[5]
《我的小影子》
《恶龙归来》
《米瑞和熊》
《小不点和大世界》
《世界的尽头》
《学会管自己》[6]
《玛德琳》
《三只小猪》
《大卫之星》
《七号梦工厂》
《海底的秘密》
《铁丝网上的小花》
《迷戏》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野兽出没的地方》
《黎明》
《云治》
《小鬼和太太》
《我的新衣》[7]
《团圆》
《细菌王国入侵地球》
《三只闹腾的小狐狸》
《多纳爱学习》[8]
《小Y绘本》
《威利的床下有鬼》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海乌姆村的鲤鱼》
《爷爷没有穿西装》
细菌王国入侵地球
《爱吃水果的牛》[9]
《灶王爷》
《年》
婉达·盖格 《一百万只猫》
安东尼《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尤塔·鲍尔《爷爷的天使》
喵呜《有猫在》
罗殷《隐匿城》
王卯卯《卯个人》
约翰·罗科《停电以后》
陈志勇《抵岸》
约克·史坦耐《森林大熊》
艾克松《爷爷变成了幽灵》
王志善《路猫·梦的味道》[10]
聂俊《樱花男孩》
五味太郎《巴士》
五味太郎《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安东尼·布朗《大猩猩》
托尼·罗斯《我要来抓你拉》
陈志勇《失物招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