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给她讲这个故事,基本按照书中的文字,但力图口语化。有人主张多给孩子朗读故事,但我个人觉得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的阶段,首先要感受的是语言的韵律而不是语法的规范,因此我没有按照书中的文字原原本本地念下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求家长用非常书面化的语言讲故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跟着孩子去说一些“小孩儿化”的语言,比如她管兔子叫“兔兔”,我们就没必要也这样说。
[少儿资源]睡前英文故事绘本《The Runaway Bunny 逃家小兔》pdf下载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6608-1-1.html
《逃家小兔》绘本这个阶段,畅畅已经会说“主谓结构”的简单句子,在读《逃家小兔》的时候,我依然是先讲故事,但增加了一个“找兔子”的环节,这也是根据《逃家小兔》的特点而定的,首先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小兔子如何“逃”,妈妈如何“找”的故事,其次,它的每段情节都由黑白和彩色两组图画来表现,黑白部分是关于“打算变什么”,彩色部分是关于“变成什么”。每当讲完一段故事,我都让畅畅从彩页上去找兔子,这种游戏让她玩得很开心,同时也加深了她对故事的理解。有的时候,即使不讲故事,畅畅自己也会翻到彩页去找。
一、逃家小兔绘本完整图片
逃家小兔绘本完整图片,“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到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会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如果你变成树,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的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见你。”,“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紧紧地抱住你”。“那我就哪儿都不去了,留在你身边吧。”,“来根胡萝卜吧!
逃家小兔绘本有多少个字?这个问题有点奇怪哦,大概在400~500之间吧,如果想要具体的数据的话,可以把这个绘本打在word文档里面,有多少字就显示出来了。
同时,我也会把故事的“核”单拿出来,就用一张张彩图串起故事,让她自己试着讲,复述故事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不能预期过高,还是以提示为主。
《逃家小兔》,美国优秀绘本,作者也写了《晚安,月亮》等经典绘本。讲述的是小兔子和兔子妈妈的“头脑风暴”,小兔子负责在头脑里“逃跑”,妈妈负责在头脑里“追逐”——“妈妈,我要跑走了,”小兔子说,“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如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来抓我,我就变成小帆船,漂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漂得远远的,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小兔子不停地变成高山上石头,小花,小鸟,空中飞人,小男孩逃离母亲的怀抱,妈妈则变成爬山的人,园丁,大树,走钢索的人,小男孩的妈妈去找他——最后小兔子只好缴械投降,说“我不如就留在这里做你的小宝贝”——与妈妈和解。书里面的图画,是黑白插画,彩色图画交替进行——黑白的素雅简洁,彩色的醒目鲜活,交替刺激孩子的感官,因为书里面有黑白的图案,所以感觉刚出生的宝宝也能看。不过,宝宝2岁之前是喜欢撕书的,需要小心。
我开始给她讲这个故事,基本按照书中的文字,但力图口语化。有人主张多给孩子朗读故事,但我个人觉得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的阶段,首先要感受的是语言的韵律而不是语法的规范,因此我没有按照书中的文字原原本本地念下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求家长用非常书面化的语言讲故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跟着孩子去说一些“小孩儿化”的语言,比如她管兔子叫“兔兔”,我们就没必要也这样说。
适合孩子观看的幻想类绘本,我首推的就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方丹妮老师编写的书《怪鱼来啦!》,这本书分为两个篇章,第一部分是一些幻想出来的鱼类,非常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因为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第二部分是一些濒危的海洋生物,鼓励我们的孩子从小爱护大自然,守护我们的地球,守护海洋生物。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逃家小兔》绘本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接触优秀绘本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单方面追求阅读的绘本数量,精读更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力。
[少儿资源]睡前英文故事绘本《The Runaway Bunny 逃家小兔》pdf下载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66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