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分级阅读其实是叫Guided Reading, 直译过来是指导性阅读,也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难度的书籍阅读和讨论,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阅读。 Guided Reading 简称GR,是美国幼儿园和小学课堂上非常流行的课程,也是美国的孩子学习阅读,克服阅读障碍的主要途径。先说一个误区,国内引进分级阅读的做法是,扔给孩子一堆书,按照级别从易到难,直接让孩子自己完成阅读书目。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了指导性阅读的原则,即分级阅读方法:进行读之前,读中,读后的指导和讨论。 按照GRL的级别,从aa到d级别都需要老师和懂方法的家长陪伴阅读,才能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进阶到自主阅读,但分级阅读确实是一套比较科学,经得起验证的学习体系。 从2岁器就可以接触培生,学乐的启蒙分级系列,和绘本搭配,每天2-3本,你问对英语有没有好处,我只能说如果及早进行,那孩子上小学后的阅读水平肯定是同龄的母语水平了。
[少儿资源]分级读物 RAZ (Reading A-Z) 1100多本 内嵌音频彩色 高清PDF版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2063-1-1.html
分级读物的最终目的是语义难度:一个词汇在阅读当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即越常见,读者就会越熟悉,相应阅读起来难度就会越低;相反,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词汇越不常见,阅读难度就越高。句法难度: 句子越长,难度就越高。因为长句子的从句较多,读者不仅要接收更多的信息,还要处理更复杂的句子关系,同时也要拥有更好的短时间记忆能力。因此,句子越长,蓝思等级越高;相反,句子越短,蓝思等级越低。如果不知道一本书的蓝思级别,可以到蓝思官方网站www.lexile.com查询。对于图画书,由于图为主,易于孩子们理解,所以不用过于在意蓝思分级。对于章节书,就可以参考蓝思分级,决定先读哪本,再读哪本。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已是知识型社会,读书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不需要大道理来论述,其实就在广大老佰姓身边变化着,说话和气,行为规范,依我看,全社会提倡读书,掀起读书高潮,社会一定“变”得更和谐!环境“变”得更美化!
自然拼读并不像机构吹的那样,正确的自然拼读对于我们这种非母语国家孩子听力词汇3千是比较好的要求,最低也要1500-2000。人家外国母语孩子学自然拼读的时候基本上掌握了5000听说词汇了。
虽然比起一些会写会读的牛娃我们家差一些,但是2年多的听说是在扎根,他会自己用英语讲故事随性的,你不叫他停有时候能讲10几分钟,虽然有不少语法错误,但是就算用中文说故事我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也会犯错。
阅读分级,在中国已经势在必行,其实已经有很多优秀出版社和机构已经提出了各种图书分级方案,但是尚未达成社会统一共识。衷心希望国家教育部分能尽快颁布适合中国国情的阅读分级体系。
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能使人进步,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工作中得到展视,读书的意义,是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运用,正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英语的分级阅读其实是叫Guided Reading, 直译过来是指导性阅读,也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难度的书籍阅读和讨论,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阅读。 Guided Reading 简称GR,是美国幼儿园和小学课堂上非常流行的课程,也是美国的孩子学习阅读,克服阅读障碍的主要途径。先说一个误区,国内引进分级阅读的做法是,扔给孩子一堆书,按照级别从易到难,直接让孩子自己完成阅读书目。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了指导性阅读的原则,即分级阅读方法:进行读之前,读中,读后的指导和讨论。 按照GRL的级别,从aa到d级别都需要老师和懂方法的家长陪伴阅读,才能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进阶到自主阅读,但分级阅读确实是一套比较科学,经得起验证的学习体系。 从2岁器就可以接触培生,学乐的启蒙分级系列,和绘本搭配,每天2-3本,你问对英语有没有好处,我只能说如果及早进行,那孩子上小学后的阅读水平肯定是同龄的母语水平了。
在美国,蓝思阅读测评体系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有些图书在亚马逊网站直接标出了蓝思级别。蓝思阅读测评体系从读物难度和读者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使用的是同一个度量标尺,因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轻松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蓝思阅读测评体系使用数字加字母“L”作为衡量难度的度量标尺,难度范围为0L~1700L,数字越小表示读物难度越低或读者阅读能力越低,反之则表示读物难度越高或读者阅读能力越高。
分级读物的最终目的是1)年级和基础分级体系(Grade Level Equivalent & Basal Level ),这是最直接的,根据年级、年龄来判断阅读水平;
[少儿资源]分级读物 RAZ (Reading A-Z) 1100多本 内嵌音频彩色 高清PDF版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20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