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数学夯实五年级的数学基础。找出孩子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分析孩子学习遇到瓶颈的原因,针对性解决。特别是计算版块的知识一定要训练到位。
小学1-6年级数学、英语干货(包括小升初资料等)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9239-1-1.html
1-6年级数学知识总结图片夯实五年级的数学基础。找出孩子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分析孩子学习遇到瓶颈的原因,针对性解决。特别是计算版块的知识一定要训练到位。
一、五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几何和数与代数构成了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两个分类。还是那句话,公式很多,要有自己推导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多运用转化的思想,化繁为简,化不熟悉为熟悉,这是学习新知识的最有效理解方法。比如通过割补的方法对图形进行转化。
二、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总结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巩固重习。对公式、定理、定义、法则等重要内容,可以朗读、记忆、背熟并理解。听好课是学好小学数学的核心环节。堂堂清、章章清,及时查漏补缺,及时巩固练习。每天睡前用五分钟回忆一下当天所学数学知识内容。建立错题集。自己总结其他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并长期支持使用!回答供参考。
三、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如(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图形左、右平移: 列变,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行变,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如:65×41表示求65的四分之一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乘法中比较大小时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积等于这个数。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c + b×c 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具体量)用乘法)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一个数×几分之几 找单位“1”: 在分数句中分数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看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数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数=具体量 (3)分数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 (已知具体量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 倒数 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2 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除以几就是乘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规律:当除数大于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比和比的应用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注意: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3 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如: 15∶10 = 15÷10 = 3/2 = 3∶2 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第五单元: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4 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80%,出油率在340%。)
四、5年级数学期末
六年级计算基本上没有整数计算了,都是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应用题题型,所以最基础的是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计算是基础,也是小初重点衔接内容。小学计算不过关,正确率不高,初中有理数运算就更牵强了。
五、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确切来讲,五年级数学才是小学数学关键的一年,六年级逐步平稳过渡。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欢迎您的关注。王老师小学数学领域的第1096个悟空问答!六年级就不要只满足于课内了,多接触复杂课外培优题型,这样初一过渡也会轻松些。接触的题型多了,相应解题策略会逐步丰富,这就是以“难”促“易”的学习思路,特别是90分以上学生。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您的孩子本身数学成绩处于中游水平(B段学生)在夯实了五年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建议可以适当学习圆以及圆柱这一相对独立的数学章节。
分数,百分数,比例应用题,按场景分类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是重点。比例的知识是六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把比例的思想运用到应用题中,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巧解效果。这就是由知识到思想的升华,学会了,理解了还不够,要会运用!平时多归纳巧妙的解题方法,吃透一类题目。
1-6年级数学知识总结图片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小学1-6年级数学、英语干货(包括小升初资料等)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9239-1-1.html
下载链接: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9239-1-1.html